致顾铭家社长

2024/10/19 远视主义 共 3098 字,约 9 分钟

小说里姓顾的都不是一般人,是要被尊称顾少的——顾少确实不一 般。

我还是喜欢用《矛盾论》分析,因为它写的太好了…归纳起来这几天的矛盾就在于客观事实,唯物史观,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,生产资料的分配等等,总之就是客观事实和部分马克思主义。客观事实已经例证得差不多了,至于部分马主义就没必要接着讨论了,谁也不知道马是不是正确的——或者就不存在“正确”。学术不能束之高阁,不能给它立神像,供人敬仰,不能成为极少数上层阶级的特权,学术必须要民主下去,必须要全民下去,所有人都要有权利去质疑去研究,求同存异是必要的。(10月19日补充:但是原则性问题不能退步)当理论真正深入人民了,才会结合于时代,结合于时代,才是先进的理论。有些媒体只讲马列主义好,不说马列是什么,说了普通人也听不懂,写出来一篇又一篇党八股,实际是不利于集中民智的。

人民群众有智慧,也是能把理论结合实际总结归纳的,哪怕用的是最朴素的思想,最老土的语言,但只要问题能解决,谁管你用什么方法。投射到科学理论,也可以表现为有人要去研究最高端的原理机理解释世界,也有人要去解决生产中最迫切,最紧急的问题,上一次《我爱发明》。

我写着写着发现好像开始反驳学阀的事情了好神奇。哲学理论和科学理论本质是一样的,或者说科学本就属于哲学,讲了这么多,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,不讨论社会制度了,求同存异,共同发展就好。当然对传导过程明显错误,可行性完全没有的还要点一下。

接下来是哲学问题了。

1.文明的意义在于延续文明,活着是为了活着,这点我没意见。(10月19日补充:现在是被迫通过劳动活着,以后是用活着的时间实现自我价值追求)

2.科学家是为科学服务的,科学是为什么服务的?如果说是为真理之类的,那真理又是为什么服务的?远视要搞文明延续,那失去控制的科学危害的文明延续怎么解?没危害的东西大家早放开了。

3.科学的原本意义是什么?自然科学起源于两河流域的天文,数学,医学,本就是为生产服务,为人服务的吧。

4.如何保证AI绝对理性?AI那套叫神经网络,仿脑的,节点越多越复杂,复杂到一定程度,一定会有情感和自主意识的出现,AI必然会与人脑一样出现感性,不过这就是技术的范畴了(10月19日补充:出现感性后三大定律就没用了,就像虽然有法律还是有人违法)

5.没人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人类文明,只有人类的意识,或者只有格式塔里流淌的电子(假使还是用电子计算机的话)意识是什么?

太激进了,确实不好接受,提出几点作为讨论,但还是支持百花齐放,这些东西越辩越明,哲学的问题就是我是谁,我在哪,我要干什么嘛。

呃,又想到一点,意识是不是物质要不要依靠外物存在,还是说意识本就无生无灭,不老不死本身就没有生的概念,更不用讲永生了。(这种想法太朦胧了,表述不出来)

好了,回到制度。说实话,我觉得筛选的过程过于理想化,不能靠强制力让个体自由发展去抢各种发展机会,是否考虑到劣根性的问题(10月19日补充:以及裙带关系等等)(当然我还是认为劣根性是矛盾的产物,而并非本就如此)是否考虑到其他突发事件来一次大洗牌,或者说我没有get到点,或者是新方式出来了我没看到。请深入论述。(10月19日补充:生产资料不仅在实业家手中,还在金融家或者投机家等等手中,这些人智商低不了,但是不是远视主义需要的)

之前提到国家体量越大越好,但题量越大越复杂,就像AI会出现自我意识一样(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)总之不确定性因素太多,今天结底还是人太多,而且太灵活。当AI只能理性分析时,保持绝对理性,它一定不如人灵动。

讲到一个IQ的事情,原始主义强调什么样的人才是基础理论型的还是研发型的?要是说IQ高的有傲骨,看不到最基层的需求怎么办?AI(绝对理性的AI)也不一定能采集到那么广泛的数据吧。还有就是,IQ怎么评定(举什么例子不好,偏偏举种族主义,德国犹太不是多数,现在高IQ不是多数,这么说要变成种姓制度的,也就只有印度人会说王侯将相真有种了)(印度的种姓制度一定会随发展的进行而瓦解,哪怕是100年,1000年,但是最后还是要靠人民战争)

差不多了指一个小问题,就是资中带社的描述太不合适,看不懂。用三要素,讲主导经济(资本主义经济,混合制或者说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经济)

最后讲几个独立自主的事实例子,一是上篇提到的民用GPS。我国学术界在1993年一直讨论要不要搞的和支持买的都有。后来1993年有个什么号事件,1994年正式立项搞北斗。90年代军队在经商,各级军队狠狠赚钱,后面搞得鼠目寸光,向钱看齐,后面是长者力排众议,下令搞歼10的研发,然后1998年所有军队不得做生意。呃这段话主要是“中国开放民用GPS”的事, 但也不是反驳什么的。

小平同志有个法宝叫做特区叫试点——呃我本来想写远视先靠试点放开一切管制,但我发现连夺取政权这点都做不到就不写了。要是以后能有社会发展模拟倒是可以试一下,但我觉得这种东西难搞(10月19日补充:主要在于社会太过复杂而且产品没有市场),可能只存在谁的毕设里面,而且是雏形。

也不是反驳或讨论。我国劳动人口8.96亿,中等收入仅5亿不到。9800万人口脱贫后还没进入中等收入的门槛,而且主要是农村人口,从年收入两千元以下进步到平均年收入一万五以上,没到中等收入的主要集中在1.5w-3.6w之间,主要集中在中西部、西南部。总结就是前路漫漫,但我国发展胜在后劲大,只要体制不变,一定能搞好,变了我也没话讲了。

这些是对前几天讨论的总结概括与进一步探讨,今天是我们绑定情侣关系第7天(10月10日)敬以此献,今天过后可就没空每天搞了,我数学60分要狠狠去学了。

Yours sincerely

Li Hua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10月19日补充:

关于“你能保证低智商的傻逼会自愿劳动吗?但我觉得高智商的会”。社长用这点反驳马克思劳动观,但其实是在论证马克思劳动观。透过现象看本质,“低智商”是在被迫地情况下以谋生为目的进行被迫的劳动,“高智商”——就是科学家那一类,是利用“高智商”解决在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后,在自愿地情况下以自我实现以价值追求为目的进行自愿的劳动,恰恰论证了人通过劳动实现价值。当基层劳动人民掌握生产资料,解决了基本需求后,也会开始寻求自我实现,也会自愿地,通过劳动实现价值追求。至于那个时候劳动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,但人一定是不断被解放的,坐在流水线前一天打12小时螺丝肯定不是那个时候的劳动方式。(去年我们去上海旅游的时候,大学没看多久就出来了,就去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。讲解员说那时民国的工人普遍要劳动十二到十四小时,旁边有个阿姨说:“我们也差不多嘛”——路漫漫其修远兮,发展的问题还是要发展解决)

机器代替人的过程值得深入研究。《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》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要“按照‘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,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’的要求”,因为以工代赈的根本目的是“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,促进共同富裕”,要“坚决防止出现‘重建设、轻赈济’现象”。

机器代替人一定是逐步的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:机器代替→工人下岗→人民没钱买不起产品→产品积压→严重点就经济危机了,然后社会经济发展停滞,社会混乱等等等等。在机器逐步代替工人的过程中,生产力肯定是没达到按需分配的,至于大规模地发社会保障,先不说国家财政能不能撑住,第一批被替代的肯定是体力工作者,这群人变成无业游民上了街会怎么样不敢想象。机器AI最终肯定会把中低生产劳动取代,因为人是被不断解放的,但是这个过程如何无从考究,我也不知道马克思搞没搞过这方面的研究。

文档信息

Search

    Table of Contents